学校主页
长大风采

教师节特辑 | 韩敬:做学生精神的引领者,灵魂的摆渡人

发布时间: 2021-09-14作者: 张艳萍来源: 宣传部浏览次数:

恩师名片

韩敬,女,河南新乡人,1978年12月出生,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后。在长大从教11年,期间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湖南省社科、河南省社科、博士后基金等科研课题12项,参加国家社科、教育部等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

故事

长大从教十一年,她兢兢业业。四年前,她成立揽翠读书会,用书本浇灌学生的心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位老师,就是长沙学院法学院副教授——韩敬。

01访学一年,念头初起

2016年,韩敬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在北大的这一年,对韩敬而言是精神乃至灵魂的滋养与蜕变。在韩敬看来,北大的老师们认真负责得有些较真,常常牺牲晚上和周末时间带领自己的学生开展各种读书会,例如福柯读书会、顾准读书会等等。北大校园里弥漫着如饥似渴的求学气氛、自由开放的思想碰撞,带给韩敬极大的冲击和震撼。

2017年暑假,韩敬返回长大后,她开始慢慢思索:“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学之外,我还能为学校做出什么贡献?我还能为我的学生们做出什么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深思熟虑过后,她选择成立“揽翠读书会”。

02成立读书会,不忘初心

2017年9月起,她开始每月带领学生分享一本经典名著,“揽翠读书会”由此而来。成立初期,一切皆处于摸索阶段,她常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带领同学们组织策划、感悟思考,虽然辛苦,但她看到学生们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一双双灵慧的眼,便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读书会上,她首先安排2-3名同学展示PPT并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详细发言,所有参加的同学依次谈自己的感悟,她最后再做总结。每一次读书会结束后,同学们交上来的心得体会,她都会再整理成卷。读书会上分享的图书,则是包罗万象:比如冯象的《政法笔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等等。读书会现已坚持四年,分享了几十本中外名著,引导无数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思考。

“好多回忆涌上心头,回想起在学校时大家一起在会上讨论的场景,我真是太怀念了!”谈起读书会,在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谭嘉琪十分激动。“大学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就是阅读后和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热闹讨论的场景。揽翠读书会带给我的不止好书,更多的是成长。在这里,我学会了思考。原感觉前路迷茫,但在读《历史深处的忧虑》后被书中魅力所吸引,我满怀信心,现在终于找到了方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谈及成立读书会的初衷,韩敬老师这样说道,“我坚持让学生透彻深刻地读、畅快灵动地讲,让经典从大学开始就熏陶学生的心灵,抛去传统迂腐的说教,身心和慧根不被过多的世俗阻塞。我希望同学们在读书中,感悟文字之美、语言之美、思想之美、智慧之美,拓宽他们对事情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使学生们不至于陷入‘井蛙之见’而不自知,寻觅自己独属的精神享受。”

举办读书会的这四年,她不忘初心,始终严格要求学生:一,不可坐井观天,要有广阔的视野,阅读经典是必经之路;二,超越教条束缚,理解问题的本质,以扎实学识看清历史方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她的影响下,学生开始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次开卷考查课,她随便找一位学生借阅非教材类书籍翻看,一本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咖啡色的硬皮已经被磨得花白。那一刻,她感到格外欣慰。

读书会上的韩敬

读书会现场

03立德树人,启迪灵魂

在她心里,大学的教学远不止于学分,更在于对灵魂进行熏陶。一本书,不仅需要了解表面内容,更要启发多维思考,将书中内容拓展成心灵的面积,在精神上洒下甘霖。教育上,她也有自己的见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大学教师不应像初级教育中的保姆,而应像精神导师,学生灵魂的摆渡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要努力让每朵苔花焕发光彩。”

四年间,醉心于读书会,致力于教学生如何从书籍里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如果说教学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那么她的教学就已进入游刃有余的境地。十分的真诚、百倍的勤勉下,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里播撒了“爱的种子”。

韩敬和学生的合影

记者手记:

在中南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王振宇仍置顶着揽翠读书会的微信号,“我不想错过任何一条消息、任何一次学习,揽翠读书会已然在我这个“长大人”的思想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老师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学生,而他们遇到的老师是有限的,她发挥了最大的光与热,成为开启学生万千世界的那位老师。揽翠读书会的四年,一如她所做的那样:

若爱,必深爱;

若教,必全力以赴。

 

编辑:李冬冬

审核:肖 雄

上一篇: 教师节特辑| 杨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下一篇: 教师节特辑 | 姚瑶:每一个焊接创新的背后都是无数个黑夜的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