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工作多为社区(村)事务。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其中。他们之中有人将此作为就业的缓冲地带,有人把它看成积累资历的跳板,也有人只是把这当成自然而然的付出,比如周波。
但教方寸无诸困
2011年,益阳市安化县新桥村上演了这样一幕:百余名村民燃起鞭炮,夹道欢送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便是三年前来到村上当村官的周波。
2008年五月份,正在读大四的周波从系里了解了有关村官选拔的政策,并通过学校推荐与面试来到了益阳安化的新桥村,开始了他的"村官"生涯。村里流行"村官村官,大小都是官,点点水就走"。但是,他们发现,这个"村官"却在村里生了根,一干整三年。这三年中,周波带领村民创业,建立起了金银花基地与山药基地,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到离开新桥村时,该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的养猪大户15户,村民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这一年,周波27岁,离开新桥村去另一个村庄,村民们倍感不舍。提起这位小伙子,村民中无人不夸。在这里"为官"三年,周波吃住在村上,跑遍了村上每户人家,走熟了乡间每条小路,几乎叫得出村子里所有人的名字。事无巨细,只要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他都参与,俨然是村里的一份子。村上有位残疾村民,因宅基地纠纷,连续上访十二年而未解决。周波听说后,找这位村民详细了解情况,一方面鼓励他通过正当渠道解决,另一方面主动帮他找到相关部门沟通汇报。通过多方努力,最终帮助该村民收回了宅基地所有权。
虽然感到"仅依靠大学生村官的力量来改变贫困现状是不现实的",但周波还是踏实地做到在一地为"官",为一方办事,带一方脱贫,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个国家级扶贫县里的小山村摆脱贫困。
他来的时候是村民眼里顶着光环的大学生,走的时候却已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某些大学生中不入眼的"农民"。
出身贫寒治贫寒
谈起周波,他身边的人使用最多的词便是"朴实"、"低调"。但是低调的周波却以不太低调的姿态做了一件不太低调的大事--发起"圆梦大山"公益项目。
说起个中缘由,周波回忆起工作初期遇到的一件事。当时,他正在县扶贫局跟班,走遍了安化每个乡镇。走访过程中碰到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一村里有户人家本就不富裕,一次误食了野生毒蘑菇,爷爷奶奶爸爸因抢救无效均死亡,一年后,妈妈又因乳腺癌去世,全家只剩一位小男孩和他在外打工的姐姐,孩子的学习生活都面临困难。"安化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走访中,类似的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不在少数。"周波说,"我出身贫寒,目睹别人的贫困更于心不忍。"这是他对最初发起"圆梦大山"公益项目的简单解释。
2012年2月,周波发起"圆梦大山"助学计划,并通过网络向外界介绍其项目,以便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加入。从此他的工作更忙了。每当节假日,他和其他加入该计划的村官们白天走访调查贫困家庭,建立贫困档案,晚上又连夜将第一手资料及时发布到网上。在他的努力下,各地网友、教师、学生、安化籍奥运冠军、企业家慷慨解囊,截止至目前,已为108位孩子建立了长期一对一资助,更多的孩子有望走出大山。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周波还自费到各地参加一些公益组织组织的公益活动和与大学生村官有关的会议,光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就参加了三届。"虽然没有报酬,还要倒贴钱,但能为山里的孩子圆梦,能让更多孩子受益,让更多人来关注我们的项目,我觉得这点付出是值得的。""那么多人在做公益,少见他这样奔波的,更少见他这样自己贴钱进去的。"谈及周波的公益计划,曾与他熟识的朱文义无不感慨地说。在他一步步的推动下,各地大学生村官们的公益活动纷纷展开。浙江省大学生村官在本省发起了爱心助学活动,资助300多名贫困生。安徽、云南的大学生村官也相继加入行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村官这一群体,为村官们打造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周波又在着手建设全国大学生村官网。"它们是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朋友,开拓了很多资源。"周波如此说。
走进山村不走出
一直以来帮助孩子们圆读书梦、走出山村的周波却"走不出"大山了。
就在2011年,新桥村居民夹道欢送他的时候,他感到的仍是遗憾。"总是觉得有些遗憾,很多想做的没做完就走了。"平日里言语朴实的他在日志中写过一首诗:
"别了山城, 辜负内疚
没能够带来什么
是否能带走希冀"
其实看到村民的欢送与不舍便知,大家并不认为他"没带来什么",相反,他给山村带去了生机,也给孩子们带去了的希望。"当时来农村,只是觉得既然在城市就业困难,不如去农村做点事。"周波坦言道。但在接下来"为官"的三年里,周波除了带领村民创业,建金银花与山药基地、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建起了安化县第一个农家书屋,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创建了全市第一个村级网站,拓宽了村民们的眼界,也打开了山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三年过后,一届做满,很多村官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及其他原因纷纷改变初衷,掀起了"村官返城热潮"。而有机会去县里发展的周波却主动放弃了"升迁"的机会,转而去了的益阳市共和村。在新的村庄,踏实的周波继续用脚步粘牢与百姓的关系。除了继续带村民创业之外,陪伴老人、教留守儿童识字这些小事他也不马虎。朋友在看过他所写的日志之后纷纷留言表示"波哥扎根在农村了"
当然,在农村的工作与生活也不尽是辛苦。周波说,"我算是个乐观的人"。乐观的他经常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食堂无人,没地方吃饭。毛爹爹告诉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切菜、切肉,搞起来呦。"他曾在网上分享了这样一件很不"大学生"也很不"村官"的事。扎根于农村的他无不幽默地调侃:"其实红薯也可以炒着吃,不仅仅用来喂猪。"这位年轻的村官正在他的天地里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