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与长沙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推动学院跨越发展。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星火燎原——长沙红色文化系列讲座》《乡村振兴战略概论》等选修课,构建形成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五年来,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获教育部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等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20多项,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竞赛三等奖、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竞赛一等奖等教学竞赛奖励20多项;学生获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一等奖等奖励10多项;1门课程被认定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课程认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科学研究亮点突出,学科建设基础扎实
学院紧紧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学科支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中2项获“优秀”结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摘录7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摘录多篇,获长沙市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
拥有湖南省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湖南省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长沙学院基地、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长沙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长沙学院分基地、长沙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长沙学院基地、长沙文化研究基地等市级科研平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学校首批硕士学位建设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为学校“十三五”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三、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五年来,学院新增教授6人,新增优秀青年博士16人;学院专职教师数量已达43人,师生比在省内率先达到1:350的核定比例。教师队伍中,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 13 人,高级职称比例为48.8 %,博士(含在读)27人,博士比例为62.8%。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人选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2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实践(实训)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长沙市优秀社科人才4人,长沙学院“教学十佳”3人。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素养高、专业技能强、人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四、坚持“马院姓马”,加强党建引领示范
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引导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获评学校先进二级党组织。依托省科普基地“长沙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动“读史立信”活动广泛开展,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四史”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党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努力提升教学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五年来,学院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和求是网等主流媒体上发表理论宣传文章40多篇,在长沙市纪委等多家市属单位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编辑:朱 珊
审核:谷建春 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