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基层动态

【喜迎党代会·学院巡礼】砥砺前行枝头香 扬帆奋进正当时——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 2021-05-24作者: 影传学院来源: 影传学院浏览次数: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结合学院实际砥砺前行。五年来,学院以党建为魂促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突破,实现了党建、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勇做拓荒牛,创新教学喜突破。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只有敢想敢干,才能创造佳绩。五年来,影传学院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探索专业与行业、产业和企业协同创新育人新途径,形成“一主线双驱动三融合”典型创新育人新模式。“一主线”指以培养一流艺术实践能力、跨界整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双驱动”指以视频文创产业发展驱动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群建设,以“视频+”项目生产驱动戏剧与影视学课程改革;“三融合”指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比较优势。专业实现了产学研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上的深度融合,制定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特色课程与教材,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全面优化合作育人模式。

学科交叉强基础,双创转型促发展。以现有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三个学科为基础,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探索,构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专业领域,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培养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视频文创行业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导师工作室制,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创业公司,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让学生在“双创”中“圆梦”。近年来,学院孵化湖南九霄云声传媒、芒果叔叔等数十家公司。《中国教育报》对我院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产教融合建平台,协同育人重实效。学院积极对接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行业,与人民日报社湖南分社、湖南广电、长沙广电、中广天择、星辰在线、凌云广告等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搭建认识实习、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作)、创业就业等各类教学实践平台,建成湖南省广播电视类人才培养省级示范基地和湖南省视频文创创新创业省级教育基地。汪涵、李兵、易柯明、洪涛、徐晴、曾致、曾雄、傅冠军等诸多传媒一线大咖专家、业界导师来校开展讲座授课和专业指导。学生从大一到大四与广播电视及新媒体企业保持零距离无缝对接,全方位得到实战锻炼,可就近在湖南卫视、芒果TV、中广天择及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等诸多一流优质传媒平台进行各类实习与就业。师生发表音、视频作品220余部,获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视奖8项。胡笛、宋康飞、陈政、冯青、谢匡时、李诗竹、文静、史俊博等同学表现突出,分别被中央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芒果TV、湖南娱乐频道、长沙广电、中广天择等单位录用,成为业务骨干。

专业建设接产业,教学改革有抓手。学院积极响应湖南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和长沙市委、市政府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的战略布局,紧密对接湖南省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和马栏山视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基础上,着力打造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专业,按照“科技+文化”的要求,体现“跨界+融合”的思路,积极助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马栏山新媒体学院。遵循OBE原则,教学改革突出应用性、实战化、信息化,联合业界导师组建教学共同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程参与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等,打造节目生产一线实战型课堂;开展金课建设,实施业界导师共同答辩评审式结课考核方式试点,推行变毕业论文为毕业设计(创作)改革。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红网、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给予专题报道。

近年来,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分别获批省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各一个,《中华经典诵读与鉴赏》获得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项目课程立项,《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即兴口语表达》等两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电视播音主持》获评省级名师空间课程,入选湖南省信息化教学优秀典型案例一项、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一项、湖南省精品思政工程项目一项。获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湖南省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获湖南省首届和第二届微课大赛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中国青年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光明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对学院以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为抓手,覆盖700多所院校,面向数十万受益人群开展语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多次报道。

争当老黄牛,科研工作上台阶。

近年来,影传学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谋划,多方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纵深推进推动科研工作上台阶。

学校建成了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栏山视频文创研究基地,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种,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及CSSCI期刊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在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发表音视频作品220余部,获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奖8项,研发出版的全国第一张城市声音名片《诗歌长沙》得到了“学习强国”平台荐书。

其中,仅2020年,学院一人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具影响力学者排行榜”,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艺术(广播电视)硕士被遴选为学校第一批硕士建设点,戏剧与影视学为校级一流应用特色学科。与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在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与传播学、汉语言文学等领域开展了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

甘为孺子牛,育人成才乐心头。

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心一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这是影传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能三会”为旨归,学科竞赛显头角。以培养学生“能说会写、能拍会编、能策划会营运”为旨归,把学院办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艺术创作活跃,产教成果显著,整体办学水平位居湖南省同类院校前列的高等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成为视频创意、制作、传播的主要阵地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高地。近年来,学院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主动搭建了青果小剧场、青果好故事微电影大赛、“长沙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多个专业实践平台,同时大力推行工作室制、导师制,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高校廉政教育作品大赛、全国高校“读懂中国”舞台剧大赛、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湖南省写作大赛、湖南省青年文化艺术节等重要赛事上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2项。学生作品《火辣》获2019国际学生电影节最佳喜剧短片、柏林闪光电影节荣誉奖;《第一次离别》获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亚洲未来最佳电影。

就业竞争有实力,好评点赞不间断影传学院毕业生综合能力强,整体就业率高。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5.8%,在省内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毕业生名校深造情况喜人,近年来有130多名毕业生被剑桥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名校录取。多名毕业生入职中央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芒果TV、湖南娱乐频道、长沙广电、中广天择传媒、长沙晚报、各地方电视台、三一重工等企业,实现优质就业。毕业生社会反响好,工作满意度高,据麦可思公司等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均在9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能力评价高,认为学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近年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光明网、红网、湖南卫视等新闻媒体曾就学院人才培养成效进行了30余次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17日视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回望过去的五年,砥砺前行中写满了奋斗和喜悦。展望“十四五”,扬帆奋进中充满了希望与豪情。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IP 孵化、节目生产、指数发布、影视景观、文旅体验、大师聚集”于一体的文化学术地标性园区——文化传媒专业教学园区的建设为契机,以“汇聚一流师资、培养高端人才、构筑开放平台、推进产业交融、形成顶级智库”作为使命,集结国内外影视传媒及新媒体领域学术大家和业界大咖,演绎“科技+文化”的神奇与精彩,点燃“创意+智造”的激情与梦想,培育影视传媒及新媒体领域腾渊啸谷的有志青年。从马栏山出发,向一流奋进,拥抱前景无限的影视传媒及新媒体世界,为学校的“三升三大”战略贡献力量!

 

编辑:朱 珊

审核:胡 嫔 祝 磊

上一篇: 【喜迎党代会·我眼中的长大】长大人的“特权” 下一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中国共产党长沙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