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长大风采

沙楠竣:“典型性”成功与“非典型性”成长

发布时间: 2013-09-29作者: 周圆来源: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喻秋兰 余文龙浏览次数:

  沙楠竣的室友最近很烦。从三年前考入长沙学院以来,他和舍友们就相处在一起。尽管大家性格不同、爱好各异,但总体说来还算愉快和平静。打破寝室平静的是睡他对床的舍友,最近他总有接不完的电话,手机铃声几乎都影响到了全寝的作息。"什么事引来这么多人给你打电话啊?"

  "拿奖了,都是些祝贺的电话。"对面的男生微微一惊,说得有些腼腆。答话的男生就是沙楠竣。是2012年度长沙学院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和其他在大四拿国奖的佼佼者相比,他比他们整整提前一年获此殊荣。

  "国奖颁给了见不着影的人。"

  几乎所有了解沙楠竣的人,都觉得沙楠竣在播音与主持专业显得格外另类。他是唯一一个三年大学生活中不逃一节课的人。但凡有课,他总是坐在前三排,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工整地抄写老师的板书。同班的罗文杰说,这种个人习惯后来都演变成了班级特征,"要是没看到沙楠竣坐在前三排,准是自己进错教室了。"

  关于沙楠竣的认真和勤奋,专业老师王兰君也十分欣赏。她发现但凡讲授较难的课程或布置较难的作业,沙楠竣一定会在当天晚上准时打电话给她。"他给我打不少的电话,往往只是为了一个课程上的难点。"正是这股在学习上刨根问底的韧劲,让沙楠竣的小组展示十分精彩。"当时是公开课,结果他们的PPT出了故障,我心想坏了。"回忆起那堂课,王老师仍然印象深刻,"但他没有慌张,凭借扎实的功底,只用口头表达就完成了,并且反响很热烈。"

  教室往往是沙楠竣展露专业实力的平台,也是大多数同学见沙楠竣最多的地方。下课铃一响,连同寝的同学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他基本属于一没课就没影的人。"再见沙楠竣通常是在晚上十点以后的寝室,因为寝室园区通常在这个时间点关闭大门。

  临寝室关门才归的沙楠竣,用他"消失"的时间敲开了社会实践的大门。他在大一就参加了《长沙大学校报》记者团。在入团一年后沙楠竣成功竞选为记者团副团长。"当时进团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很少,普遍印象是会说不会写。"提起沙楠竣,指导老师刘志兵仍印象深刻,"不过他是个另类。"

  事实上,在校报两年时间,沙楠竣不仅包办了几乎所有大型评论稿,成为了"湖南省好新闻奖"的获得者,还是潇湘晨报、星辰在线等多家媒体的供稿人。这份在校报练就的扎实的文字功底,越来越多地显露在各类实践平台上。常德交通频道节目部主任徐瑛就对他的文字才华赞赏不已。她在电话那头说,在她带的实习生中,沙楠竣是她见过最全能的。"让出去采稿就出去采稿,回来赶出来的稿子几乎不用改。"徐瑛还发现,写作功底扎实的少年,本专业也功底非凡。台里正式聘用的主持人一个节目有时要往返录制两三次,但沙楠竣往往一遍就能过,而且基本无需剪辑。

  扎实的功底让沙楠竣在校外的社会实践中风生水起。他先后在南方卫视、广东卫视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实习:他是《直击"布拉万"》、《奥运天天汇》和《午夜新闻》的实习记者,是《广东十佳主持人大赛》的场记人员,同时还参与了湖南本土节目《寻情记》、《夜夜都市》等的配音工作。他与西南大学播主专业同学联合录制的《淘最常德》也已在优酷上线……

  在校外的社会实践中屡露峥嵘的沙楠竣,在校内也获了诸多奖项。见不着影的少年却让不少老师对他大起谈"瘾",而属于沙楠竣的谜底却还远没有揭开。

  十九岁"老"党员的"峥嵘"往事

  如果时光倒回三年,在某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你恰巧路过常德市七中高三272班的窗外,或许你会看见一个皮肤偏黑的少年正站在讲台前向和他年纪一般大的同学做"演讲"。"演讲"涉及内容不过是卫生安排、一周学习情况总结,不过站在台上的他认真而严肃,同学们通常在他讲话时保持着绝对的安静。

  高中三年,沙楠竣做这样的小演讲不计其数。他不仅在272班担任了三年的班长,还兼任着校学生会主席的工作。三年里,他成功入党,成为同学们口中羡慕的党员。尽管少数孩子并不服沙楠竣在讲台上说教,但他显然赢得了班上绝大多数人的尊敬--谈吐清晰,安排工作有条不紊,班上月考成绩下降时,甚至会点名批评退步的同学。沙楠竣的高中同窗都私下里叫他"小班主任"。而担任沙楠竣三年班主任的刘生发老师对这个学生的领导能力也记忆犹新,以至于时隔三年,刘生发评价沙楠竣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是我的得意门生。"

  发现沙楠竣有过人领导才能的绝非刘老师一人,常德市七中政教科科长覃道攀老师也见识过沙楠竣的工作作风。覃老师发现沙楠竣在校学生会任职的几年,大事小事基本不需要他操心。"他不怕得罪人,没做好的事情,他一定当面跟别人指出来。"覃科长回忆说:"尽管同龄人难免不服气,但是工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不少。"最后这位从事教学管理十余年的教师用"老辣"、"大胆"概括了沙楠竣的工作风格。

  与身边大二才入党的同学相比,沙楠竣是名副其实的"老"党员。而"老"党员沙楠竣主持的民主生活会却是远近闻名的"不好开"。

  一般系部的民主生活会主要介绍入党积极分子的优缺点,这在不少人看来就是简单而僵化的程序问题。可是"老"党员沙楠竣的观点却截然相反。最常见的一幕就是他不断追问一些入党介绍人的空泛评价。"到底哪不好?""优点这么多,没有缺点吗?"沙楠竣甚至在每次开完民主生活会后自己会拟出一张表,表上依照综合评价的高低,将入党积极分子重新排序,再决定取舍。

  在中文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汤珂老师看来,沙楠竣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主见。"他不是要催的人,他做在别人前面,而且是用别人不敢想的方法。"在没收到那场民主生活会的热烈反响之前,汤老师甚至做好了替沙楠竣"背黑锅"的打算。

  两个"沙楠竣"的成长style

  常德市武陵区西堤社区里住着一户经济有些拮据的人家。沙保中是这个家中的顶梁柱,这个名字意取"保卫中华"的男人,十几年来最大的苦闷却是养家糊口。他需要赡养年近八旬的母亲和几乎失去劳动能力的妻子。除了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可谓"大手大脚"之外,沙保中一直都为这个家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沙楠竣显然没有和他父亲一样烦闷。他享受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生活--跳舞、唱歌、书法、小提琴这些他个人的兴趣都获得了培养。连如今已成为他专业的播音主持也是在当时打下的基础。

  沙楠竣的母亲田卫芬身体一直不好。丈夫白天工作在外,可以陪伴田卫芬的除了一台买了五年的二十九寸的电视,就只剩下当时和电视机同龄的沙楠竣。有一次田卫芬在家打点滴,吩咐沙楠竣在吊瓶中营养液流快空的时候去找医生来替换吊瓶。吊瓶上的水滴得很慢,沙楠竣就直接跑去诊所抄了电话,将纸条塞给母亲。"他让我瓶空了直接打电话喊医生过来,他想要出去玩。"田卫芬回忆起沙楠竣的童年仍然乐得合不拢嘴,"他要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他做事有主见,和大人没区别。"

  沙楠竣还做过不少"和大人没区别"的事。高三的他数学成绩下滑很快。田卫芬准备为孩子请补小课的老师。她把这个想法和沙楠竣交流时,得到的答复竟然是"老师我已经联系好了,你帮我交钱就行。"

  沙楠竣比同龄的孩子的心性都要成熟。自从初中母亲病倒后,几乎每到人生的重要关口,这个少年都是自主选择,孤独行走。甚至连中考、高考以及对一名艺术生十分重要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田卫芬也坦然"我帮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他去长沙艺考前,为他收拾了行李包。"

  在田卫芬看来,自己的孩子有截然不同的两面。在平时的生活中,沙楠竣爱玩好动,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但是走出家门,沙楠竣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成熟而富有主见。田卫芬笑言,一个"沙楠竣"太幼稚,另一个"沙楠竣"又太有主见。

  西堤社区的那套三代人同住的小房,是一个少年成长的见证。他以后所展露出来的智慧与才干几乎全部奠基于此。接受采访时的沙楠竣已是大三的学生,"非典型性"的成长却让他成为了"典型成功"的大学生代表。童年时光早已过去,少年也逐步走向了青年。沙楠竣摘取荣誉的路途却才刚刚开始。

上一篇: 简简单单的身影 扎扎实实的收获——记我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卢妙 下一篇: “文”与“理”的碰撞——记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第一名团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