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2018初次见到张志元教授,是在理工楼的阳台上。简单寒暄后他迫不及待地向我们介绍:“这是生环学院的一座小型暖棚,如果你们明年再来,就能看见我二次研发的成果了!”现年61岁的张志元是我校生物与环境工程系教授。从2000年起,他便一直致力于植物营养剂的研究,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了。“把知识学踏实,看到事物才能有敏锐的眼光。”他告诉我们。采访中,笔者对此感悟颇深。草衣木食 筚路蓝缕从幼年到少年,张志元一直生活在乡村,...
12-27
2017一、 明源修业,强基固本我也曾梦想能站到奥运会的领奖台上为国争光,但后来选择了成为一名光荣的体育教师,为群众体育贡献一份力量。在我看来,提升国民素质的事业比起奥运冠军的光环意义更大。1989年到1993年,我为了自己的体育教师梦想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努力学习。1993年毕业后,我开始了在长沙大学的教学生涯。最初的几年,我沿袭借鉴师大的教育模式,对师范生的教育得心应手,颇有成就感。然而,随着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
12-27
2017我叫刘巍,是长沙学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的一名数学教师。一直以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始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开展教学,将每一个学生放在心头,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巍哥”。今天将我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言传身教,育人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
12-27
2017我叫李晋波,中共党员,讲师,现为长沙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教师,长期从事应用化学、功能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并负责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建设等相关工作。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我同许多普通教师一样,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既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只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是我从事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用“四有”的标准定义了“...
12-27
20172016年夏季,我离开了工作十年的部属高校,来到地方高校工作,当时有不少亲朋好友特别是在同类院校任教的同学给过我关于学生的数据对比,并列举了一些可能碰到的困难。因此,我入职之后,主动提出要担任一个新生班的班主任,以便有机会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方方面面的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一、钻研教法,释疑解惑,突出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考虑到大部分学生自学能力有待加强,我...
12-27
2017辅导员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无论是在人员配备还是在学习培训、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政策倾斜和财力支持,对此,我们深受鼓舞,同时又觉得肩上责任重大。2012年5月,我成为机电工程学院的辅导员。5年多来,我先后负责过团学、党建、资助、宿舍管理、心理健康、就业等工作,可以说覆盖了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品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5年多来,我深入接触了几百...
12-27
2017关爱学生是每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作为一个有着三十一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验的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我把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变成了一种工作习惯。工作经历告诉我,关爱学生成长,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却是一件磨砺思想、花费精力、付出代价的大难事。我的体会有以下三个方面,最关键则是“贴心”二字。一、思想上关爱学生,既要高屋建瓴抓根本,又要心细如丝抓苗头作为一个“思政”教师,抓好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
12-27
2017如果人生有四季,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于我而言都是明媚的春天。岁月流转,光阴荏苒,不知不觉已在长沙学院这片热土上坚守了十二年。宣传干事、新闻专业任课教师、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二班班主任……身份的重叠让我在长沙学院这十二年的时光日渐丰盈和充实,也让我有幸和那么多年轻的思想和灵魂一起成长。回首这十余年来的付出和经营,一路走来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这些记忆,关于成长,关于理想,关于爱。...
07-07
2017“人工运货费时又费力,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研发出一种很厉害的设备,像电影里演的机器人一样运转自如,实现高精准度高效率的运货?”13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刘谱俊和他的科创团队萌生了这个大胆的构想。经过资料查阅、原理探讨、零件组装和性能测试等多个步骤,刘谱俊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制作完成了多功能货物运输装置,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价值,得到多方肯定并一举获得湖南省第七届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
06-02
20172015年6月,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圆满落幕,来自长沙学院的参赛作品《一张照片的故事》凭借其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生动有趣的内容一举获得大赛一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这一来之不易的荣誉。作品的创作者正是我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冯璐。为更好地进行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她主动放弃寒假休息时间,突破重重困难完成了微课作品《一张照片的故事》。冯璐,2008年进入长沙学院工作,现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