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长大风采

教师风采 | 庞小兵:让追求完美成为本能

发布时间: 2020-09-30作者: 戴明楠 肖若男 摄影:阳洋 黄畅来源: 人事处浏览次数:

 见到庞小兵老师的那天,正是他组织完成我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第二天,原定于下午四点的采访也因为繁忙的工作推迟到了五点。庞小兵,我校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任教11年,指导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多个优异奖项。就在一周前,他指导学生在第九届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20慧鱼组)一等奖1项。同时,他建立了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技术训练为手段,思政教育为引领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11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坚持以创新为导向,以精益求精要求自己,以工匠精神打磨学生品格,充当学生科技创新的引路人。

竞赛团队里的“定心丸”

 “学科竞赛是很苦的。”庞小兵告诉我们。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去参加比赛,需要实实在在地做出一个作品,这个作品要像产品一样功能可靠、设计合理,能够立刻投入市场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比赛作品的产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设计制作这类产品有不小难度,一开始同学们并不愿意参赛。“有的时候很多零件市面上买不到,校内设备无法加工,只能到处找人加工。”庞小兵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学生的竞赛积极性,庞小兵每年组织召开竞赛辅导课,指导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协会,开辟第二课堂,实时解答学生问题,在每一年的新生入学时就向他们展示往届学长学姐们的创新创业成果,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让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科竞赛氛围越来越浓。同时,庞小兵还采取了“新旧结合、团队传承”的方式,为竞赛团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打磨竞赛作品。2009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电工程学院只有2支队伍参加,到2018年第六届已经达到32支。近5年来,庞小兵指导学生上百人,在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银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等骄人成绩。

微信图片_20200925151009

(庞小兵带队参加学科竞赛 受访者供图)

 在这些成绩背后,庞小兵一直充当着陪伴的角色。在学生制定参赛方案之初,庞小兵会做一个整体的把关,确定方案后,他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尽量自主完成方案。但在作品的制作、装配、调试过程中,庞小兵一有空就会陪在学生身边,是学生眼里的“定心丸”。来自2014级机械3班的李钱浩在回忆准备第8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比赛时,依然十分感动:“我们晚上通宵搞材料的时候,庞老师上完白天的课就会来陪我们,有问题及时帮我们解决。有一次我们连轴转弄到了早上6点,但庞老师当天还有课要上。那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尚且可以回去休息,但庞老师就是一天一夜没法睡觉啊。”而这次比赛,在庞小兵的记忆里也有着惊心动魄的一幕:竞赛团队在调试设备时,需要固定的零件没有胶结好,致使胶水流出来固结了另一个小零件。作品动不了,无法成功演示,意味着一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关键时刻,庞小兵一边稳定军心,一边寻找解决方法:直接上手、用热水泡、用火烤……小心翼翼地试了好几种办法,直到临上场时,胶水终于卸掉,作品得以顺利运转,项目最终获得了一等奖,并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件推荐作品参与中国好设计的评选。作为竞赛团队队长,2015级机械3班的刘恩震坦言:“当时我的心态差点就崩了,这个小失误差点对比赛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但庞老师就是我们的定心丸,带着我们争分夺秒地找到解决方案。”

 “你所花的心思和回报是成正比的,想有成果就必须要更加尽心尽力。”庞小兵对记者说。他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的陪伴在学生心里撒下了种子,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微信图片_20200925151218

(庞小兵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摄影:阳洋)

“不一样”的教学

 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庞小兵就在琢磨怎么样才能和别人不一样,怎么样找到自己的长处,怎么样教学才能更好。联系到自己有丰富的指导学科竞赛的经验,庞小兵有了思路。

 学生和创新,是庞小兵课堂的两个关键词。课堂上,庞小兵会将专业知识点和实际的创新问题组合在一起,融入目前最新的创新技术,还不忘开展思政教育。他常常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你们毕业了都要从底层做起。车间比你们想象的艰苦,没有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是待不下去的。”庞小兵还积极利用智慧教室进行教学,“比如学校建的AR教室和3D打印教室,让学生既有课堂学习,又有实际操作和虚拟拆装。”庞小兵解释道,“实际在课堂上,我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他们必须要眼里有事情,心里有点子。”他讲授的课程《工程机械底盘构造》,2016年获得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湖南省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李钱浩在回忆庞小兵的课堂时半打趣地说:“庞老师拥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魔力,在课上我们总能了解到关于这个领域最新的一些成果和存在的瓶颈,提高我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到思政教育的效果,李钱浩说:“每当我扛不住压力时,一想起庞老师说的大国工匠该有的气魄,我就会充满动力。”

(庞小兵在给学生上课 摄影:黄畅)

 实践也是庞小兵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庞小兵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今年申报成功的科普基地——长沙市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教育基地。他在基地建设上花了不少心思,介绍时满脸都是骄傲:“里面有智能机器人展区、慧鱼创新体验区还有3D打印体验区等等,我们学生可以在里面实训,他们的获奖成果也会在里面展示。”2015年暑期,庞小兵一人带领机电工程学院20名学生,深入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长沙学院中联重科上海分公司基地的再制造、装配、调试车间进行生产实践。“要想做出好的参赛作品,就必须熟悉产品制造的整个流程,才能做设计。”庞小兵说。此外,他还常常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做一些专业实践。2018年6月,机电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团队与洪山桥社区党总支、洪西小学党支部联合开展长沙学院师生党员科技服务进社区活动,庞小兵就和自己的学生深入社区,向小学生和大众展示科技作品、普及科技知识、传递科技魅力。“解决别人的问题,反而会使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的作品,也是为了比赛的答辩做准备。”庞小兵解释道。

-9dbe2f86e1291d5

(庞小兵组织科技服务进社区活动 受访者供图)

 他不认为哪个学生会比别人差,反过来说,每个学生都在庞小兵身上汲取到了成长的养分。2014级机械6班的李恩会认为庞小兵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做事十分沉稳细致,“庞老师连比赛作品说明书的每个标点符号也要精益求精,在他的影响下,我们都养成了耐心细心、积极思考的好习惯。”2019年毕业并自主创建公司的刘恩震回忆大学四年跟着庞小兵参加比赛、做创新项目的经历后总结道:“庞老师教会我的是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对作品创新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也是我们眼中的工作狂人,有时候凌晨三点我将修改好的产品说明书发给他,本以为可以睡了,结果老师立刻接收,不断地修改斟酌。”

“处女座”的好大哥

 敬业、负责、极致、友善,是庞小兵的学生们形容他时都会用到的关键词。庞小兵则笑着说起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很多学生都问过我是不是处女座的,我会特别意外地问他们‘你们怎么知道的’”。用李恩会的话说,庞小兵既是他们细致的好老师,也是他们细心的好大哥。

 庞小兵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犯了错,也还是想多包容一些。”2015年暑假,他带着20名学生前往上海实习。因为实习的车间在郊区,交通不便,没有放松娱乐的机会,同学们的心理落差很大,甚至产生了退缩的想法。庞小兵没有在第一时间指责他们,而是向公司沟通,为学生争取了一天集体出游的时间。庞小兵带着学生从上海滩走到东方明珠,坐轮渡、看夜景……学生们的新鲜劲过去了,工作反而更加认真。“很多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多想想,都还是孩子,得哄着。”庞小兵说到这里,开心地笑了。

 庞小兵的同事、机电工程学院教师肖航对记者说:“今年暑假学生们留校一直在准备比赛,我不是在办公室见到他,就是在准备比赛的场地见到他。庞老师就是很有奉献精神,别人不愿意干的杂事他都干。”

 “每个学生小宇宙的能量都是无限的,有时候不经意间爆发出来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庞小兵向记者介绍他的每一届学生,如数家珍。二十年前,还是班级学习委员的庞小兵最喜欢给同学解答作业题,如今,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知识传承带来的成就感终于得以实现。

微信图片_20200925153128

(庞小兵带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受访者供图)

结语

 庞小兵时刻用“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句话来警醒自己。他认为,一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可能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每一件小事都要尽善尽美。采访结束,记者还没走出办公室,庞小兵又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是在学科竞赛中无微不至的陪伴,还是教学创新中默默付出的心血,庞小兵用言传身教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达到了自己心里的那条“让追求完美成为本能”的合格线。


编辑:朱 珊

审核:许 焰  祝 磊

上一篇: 时代先锋 | 尹铂淳:大步走出“舒适圈” 下一篇: 闪耀在校园上空的一束仁爱之光--记我校义务太极拳教练熊泽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