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长大风采

转专业,请理性对待

发布时间: 2012-01-04作者: cicro来源: 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喻秋兰 余文龙浏览次数:

  "我学的专业不适合我"、"我是被调剂的"、"学这专业找工作很难"……正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而在大学也有学生怕选错专业这一说。近日,笔者对10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46%的大学生想过转专业。"转专业"对他们而言是又一次选择命运的机会,它既是机遇,也存风险,需理性对待。

  "转专业"作为大学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容忽视。笔者调查的100名同学中,想过转专业的同学高达46%。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是由于填报志愿时,部分考生主要听从老师、家长或亲友的意见,不明确自己兴趣志向所在;二是学生对部分专业了解模糊,不知道专业的性质特点是否与个人志趣相符合;三是不乏有家长倾向于要孩子选择热门专业,以求毕业后好找到工作。当然,还有部分同学是由于专业被调剂,阴差阳错地进入了无意填报的专业。

  "心里有想要学习的专业"和"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佳"是他们想要转专业的主要原因。填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因高考分数不占优势而选择服从调剂,于是便会有学生被调剂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他们往往是转专业中的"主力军"。而把"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佳"视作想转专业原因的同学希望能够转到热门专业,以便于毕业后能解决就业问题。

  面对"转专业"蕴含的机遇和风险,同学们的态度也各不同,71%持支持态度,认为"有梦就应该去追";19%认为"反正不知道学什么专业",保持中立态度;10%不支持转专业,他们认为"也许学着学着就感兴趣了"。尽管大部分同学支持转专业,但笔者发现,在想转专业的同学中,有部分同学并不知道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转专业则缺乏明智,因为盲目地转专业风险大,不仅耗费精力,也许还会落得一个"围城效应"。

  每个想转专业的人的理由不同,转过专业的人的感受各异。对此,笔者对两名转过专业的较具代表性的同学进行了采访。

  王胜,男,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9级游戏1班学生,于2011年3月转到中文与新闻传播系09级新闻1班。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转专业的想法的?

  王胜(以下简称"王"):在网上查阅到被调剂到游戏专业时,突然感觉到前途一片灰蒙,当时就决定一定要转专业。第二天我便坐火车只身赶到了长沙,但那次好不容易找着了招生办却没见到老师。大一开学的时候,也为转专业的事奔走了几天,但直到大二第二学期才成功地换了专业。

  记: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却又换不了,那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呢?

  王:当时就觉得自己特渺小,很无奈。有时候上课会走神,课后要么睡觉要么看小说,浑浑噩噩地过了一段时间。后来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就故意让自己忙起来,竞选班干部,参加协会,当班导,不给自己留时间去想这些事。在协会担任干事时,常常写活动策划写到凌晨两三点,倒床就睡,根本没时间去考虑其他事情。做班导时,天天围着新生打转,后来又在读者协会里和一群干事办《星空》杂志,事挺多的。

  记:这样的忙碌为什么最终还是没能让你忘记转专业呢?

  王:这样的忙碌只能让我没时间去想,让我变得有点麻木,但没有改变我转专业的决心。我想,我在一个自己既不喜欢也不适合的专业已经浪费了一年半,不能再让接下来的两年半也浪费。

  记:换到新闻专业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吗?

  王: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换到新闻专业,我前后考虑了半年多。大二寒假,我借了新闻班同学的专业书来看,读完后,我突然发现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那时想到我以后可能会成为一名记者,内心便狂喜不已,感觉到前途格外的明朗。当时我还读了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对我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他说人要有勇气做你自己。

  记:期间会不会有顾虑?

  王:会有,担心有一天会后悔。毕竟个人的思想有局限性,很多东西你当时认为是很正确的,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会觉得那是幼稚的。再说我给5个朋友说这事,有4个说我会后悔的。

  记:那你现在后悔吗?

  王:至少我现在过得比以前好,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进一步地了解了新闻这个专业。转专业是我的选择,没理由去后悔自己所追求的。

  记:换到新闻专业后,感觉如何?

  王:刚去新闻班时,生活上最大的不适就是孤单,每次上课我旁边的座位总是空着的,在挤得满满的教室里,那个空位显得特别的刺眼。特别是在下课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三五成堆聊得好不快活,但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热闹的人群里。我是个内向的人,也不知道新闻班的同学到底怎样,就没敢太表现自己,一直是被动交际。后来新闻班的同学陆陆续续加了我QQ,主动和我聊天,时间久了便融入了新的集体,适应了新的环境。而学习上,我体会着一种新鲜感,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自然不敢懈怠,必须得刻苦勤奋。

  记:对想要转专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王: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转专业,要去追寻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转专业前最好是到目标专业去听听课,跟那里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能换就去换,不能换就坦然接受。曾听到一位学长说过"在大学里你们不管学到什么,经历过什么,但是你们要知道,什么是你们最喜欢的,什么是真正的自己",我觉得很在理。

  王晓东,男,原土木工程系09级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学生,于2011年3月转到中文与新闻传播系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初为什么选择工程项目管理专业?

  王晓东(以下简称"王"):我是被调剂的。高考失利后,我铁了心地不复读,对专业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填报志愿时也基本上是老爸一手操办,我是收到通知书才知道要读这个专业,当时也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高考没考好是没有权利选择专业。

  记:接触到工程项目管理后,有没有想过转专业?

  王:不想是不可能的,我是文科生,特别不喜欢数学和物理,而这两门在土木系是必修课。当时就想过去外语系,因为我英语特别好,可家人还是坚持让我留在土木系,毕竟这比较好找工作,而我因为高考的阴影,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辩解,于是再一次妥协。

  记:在一个并不敢感兴趣的专业学习了一年半,时间是怎么打发的?

  王:找很多很多的事情充实自己,凡是跟选拔有关的活动我基本上都报名了,只有一些因为时间冲突没参加。当时本该有的读书学习的时间被业余生活代替了,几乎一天到晚忙着学生会、记者团的事情,一天到晚准备着演讲稿、主持辞,甚至本末倒置地逃课去忙那些事情,试图用这样的方法逃避不愿接受的课程。

  记:忙碌后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转专业?

  王:我的忙碌为我铺好了一条足够美好的道路,但评奖学金要看成绩,进学生会主席团要看成绩,申请成为党员还是得看成绩,而我因为数学物理学不懂,成绩太差,这让我寸步难行,每到关键时候就将我死死地按住,如此种种,叫我怎能不转专业?

  记:那为什么会选择汉语言文学呢?

  王:当时只是想来中文系,并不知道该来那个专业,只是自己觉得对文学比较感兴趣,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作家,所以选择了汉本。

  记:转过去时心里忐忑吗?

  王:忐忑也只是徒劳,毕竟我不可能再回去了。当时担心的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热情地学习汉语言文学。

  记:那转专业后,你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的呢?

  王:先是"以球会友"吧,因为转过去的时候恰逢篮球赛,通过球赛和那边的男生基本交上了朋友,然后又换了寝室,就更加融入他们了。

  记:当了快一年的"汉本人"了,现在后悔吗?

  王:有一点,因为在汉本学习了一个多学期,我觉得自己并不像曾经假想的那么热爱这个学科,我感觉来这儿更像是逃避,逃避以前的不如意。

  记:对想要转专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王:不要转。以我个人转专业的经历来说,其实每个专业都会有你所不喜欢的地方,不要带着某种幻想或者说是热情去转专业,那太不靠谱了。所谓理想,其实在哪个专业都可以塑造自我并成就自我,并不一定要去学跟理想有直接关系的课程,毕竟,每一门学问都是要自己去钻的,不是靠专业,也不是靠老师,如果有人说什么时间问题,那只要你下定决心每天为你的理想要做点什么的话,时间算一个问题吗?

  高考过后,学生对专业了解模糊,若能在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后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各学所爱,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基础学院则正是如此。

  据悉,大一年级的学生可在第一学期末申请转学科大类,第二学期末在学科大类内自主选择专业。对此,基础学院负责人表示,想转学科大类的同学需满足转学科大类条件的三个条件之一,人数会控制在总人数的10%左右,在通过考核后可以在本学期第17、18周向基础学院管理办公室提交申请。至于第二学期末在学科大类内选专业,她表示,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会充分尊重学生的志愿,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择,当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时,则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择优分流。

  对于学生们转专业,该负责人也提出了建议:一是要按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社会上"火热"的专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二要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一个专业可容纳的人数有限,在合理的人数下同学们才能有效地充分享受教学的硬、软件资源;三是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发展综合素质。选择专业时成绩越靠前竞争力越强,而在成绩不相上下时,综合素质便成为了有效的竞争力。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求学阶段,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为了追求理想而转专业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同学们在转专业时一定不可盲目,需理性对待。兴趣固然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但转专业也不能一味崇尚兴趣,就算对现在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也应当进行自我调整,保持积极心态,不能因此意志消沉,麻木度日。可多向老师咨询,分析自己的所长所短,这样即使申请转专业没有成功,也能理性对待。

  此外,现在用人单位,特别是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对专业的要求日趋模糊,在这文科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性格等情商因素,因此,同学们不管在学什么专业,最关键之处在于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上一篇: 求索之路诗为伴——访廖建中 下一篇: 破茧成蝶—记《我的大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