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材料产业日新月异的变革与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长沙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静态”壁垒,率先构建并实践了一套“产业响应式”课程新生态,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开辟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新路径。
传统的高校课程体系更新周期长,常常难以跟上产业技术迭代的速度,容易导致学生所学与市场所用之间存在“时间差”。为破解这一难题,长沙学院功能材料专业以“动态调整”为核心机制,成立了由高校、园区、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不仅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更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课程大纲的审定,确保课程内容能够快速响应甚至预见产业变化。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课程体系从一个静态的‘施工图’,变成一个能够及时更新的‘导航图’。”长沙学院功能材料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张世英教授表示,“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侧重教什么;技术走向哪里,我们的课程就延伸到哪里。”
构建响应式课程体系,离不开深度的产教融合。学院与中伟新材、湖南邦普等多家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展真实项目进课堂、一线专家上讲台、实践基地变课堂等教学活动,共同打造了“平台-模块-方向”的立体化课程结构。
这一改革的核心成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精准化”上。通过响应式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得到了更精准地匹配。学院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行业需求,选择如新能源材料、半导体信息材料与器件等个性化发展路径。
“大三时我选择了新能源材料方向,课程里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正好是我现在这家公司研发部门的核心业务,上手特别快。”一位刚刚被某知名新能源科技企业录用的2024届毕业生如是说。
长沙学院材料类专业“产业响应式”课程新生态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行业适配性。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稳步双升,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多项学生创新成果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100多项。
来源:光明日报 2025.08.27
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1e320fe8bcad42bea22416cde04495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