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新湖南】船工号子、三棒鼓说唱进校园,长沙学院举办“美育大学堂”活动

发布时间: 2024-11-11作者: 徐君玲 潘琰来源: 音乐学院浏览次数:

台上,镰刀在演员手中飞舞。“锣鼓声声响,三棒鼓上场,谁若送了巴巴掌,安康又吉祥……文化进机关,非遗入校园,文化自信新理念,自豪我湖南。非遗添光彩,周末大舞台,众多高校在期待,以美育人才。”三棒鼓传承人肖昌永及其团队正在表演,台下的观众按捺不住,频频送上掌声与喝彩!

(三棒鼓传承人肖昌永及其团队成员余坤成、唐桂萍、袁水萍、杨云华正在表演)

11月8日晚,长沙学院首期“美育大学堂”活动——“多彩非遗 以美育人”非遗进校园展演活动在该校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胡敏、长沙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龙耀华与8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

活动特邀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民族音乐学者张天彤教授主持,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详细普及了“盘王大歌”“酉水号子”“桑植民歌”“湘西苗歌”“土家族三棒鼓”等国家级、省级湖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发展,现场指导同学们学习实践,唤起了青年大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张天彤教授主持活动)

国家级传承人赵庚妹与其徒弟李仁萍用歌声唱述了瑶族先祖盘王漂洋过海的历史以及崇尚美善的精神内核;酉水号子传承人向上以其湘西男儿特有的磁性嗓音,演唱了沅陵船工号子、盘木号子和车水号子,讲述了三种号子产生的土壤及背后的故事,并带领现场观众共同演绎了号子“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了船工行船过程中团结奋进、排除万难的气魄和勇气。

(赵庚妹与其徒弟李仁萍)

(号子传承人向上与学生互动)

好山好水有好歌,湘西山青水柔的自然美景为民歌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桑植民歌传承人黄道英身着一袭精美的白族服饰,携手长沙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共同演绎了六首经典的桑植民歌,其中,《想坏姐来想坏郎》以细腻的歌词,婉转含蓄地描绘了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恋。湘西苗歌传承人秧云群展示了苗族长乐腔《恋山》《塘戏鱼儿鱼戏塘》等歌曲,并邀请了10名同学现场体验了苗歌真假声的不同之处。

(桑植民歌传承人黄道英与同学们互动)

(湘西苗歌传承人秧云群与同学们互动)

三棒鼓传承人肖昌永带领其团队成员余坤成、唐桂萍、袁水萍、杨云华,为现场师生表演了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三棒鼓说唱。同时,飞刀艺人杨云华抛耍手中镰刀,展示了“美女梳头”“双龙戏珠”等高难度技艺,令现场观众目不暇接,赢得了阵阵赞叹与喝彩。

作为本次美育课堂的主讲人,张天彤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剖析了每一个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巧妙地将晦涩难懂的地方性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师生们在享受精彩表演的同时,深刻领悟非遗的内涵与意义。演出最后,长沙学院湘江合唱团还演唱了经青年作曲家、该校青年教师晏庆博士改编的混声合唱《棒棒捶在岩石上》。

(混声合唱《棒棒捶在岩石上》)

本次活动旨在探索非遗与高校美育融合的新路径,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领略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师生“零距离”体验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开启了高校与民间艺人共同助力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高校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美育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阵地。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非遗文化,发挥各专业优势,赋能高校美育创新,通过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展览、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等方式,为培养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演职人员合影)


来源:新湖南 2024.11.11

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411/21289652.html


上一篇: 【党媒信息平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王雨晨等在国际会议作分组报告 下一篇: 【新湖南】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汇聚长大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