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媒体关注

【新湖南】传承红色基因,长沙学院这堂“移动思政课”玩转历史与科技

发布时间: 2025-10-22作者: 刘镇东来源: 新湖南浏览次数:

湖南日报10月22日讯(通信员 何玉莹 刘海菠 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近日,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内洋溢着朝气蓬勃的气息,一堂别开生面的“移动思政课”在这里生动开讲——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红色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的师生们,为一批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带来了一场融汇爱国主义教育与现代科技普及的宣讲活动。

活动以弘扬“两弹一星”伟大精神和普及前沿无人机知识为主线,旨在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勇担科技报国使命。

活动伊始,志愿者宣讲员首先以饱含深情的讲述,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展示当年科研工作者工作场景的黑白影像及复刻的早期核试验工程蓝图,缓缓铺陈出20世纪中叶中国科研工作者在资源匮乏、外部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攻坚克难研制“两弹一星”的壮阔历程。

宣讲员讲述了郭永怀、王淦昌等功勋科学家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故事,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核转化为一个个鲜活可感的细节——从戈壁滩上用算盘演算复杂数据,到实验室里日夜不休的反复试验,在场的中学生们凝神聆听,眼神中流露出对先辈的敬仰与对历史的思考。

其间,宣讲员抛出的“若国家需要,你是否愿意为科研事业奉献自我”的提问,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稚嫩却坚定的回答中,尽显年轻一代对家国责任的初步认知。宣讲员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随后,志愿服务团结合专业特长,通过视频、图文,向中学生们介绍了无人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航拍摄影到农业植保,从地理测绘到应急救援,无人机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场景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大家看这个图,空气流动快的地方压强小,流动慢的地方压强大,就是这个压力差,托着无人机飞起来的。”志愿者们取出小型民用无人机进行了静态展示,他们一边向学生展示螺旋桨、操控模块等关键部件,一边结合屏幕上的原理示意图进行讲解。

“将‘两弹一星’精神的宣讲与无人机知识的普及相结合,是我们创新思政教育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长沙学院带队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历史+科技’的模式,让同学们明白,伟大的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而今天的科技创新正是对前辈精神的赓续与发扬。引导他们既要铭记历史、崇尚先贤,也要关注现实、拥抱科技,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参与活动的中学生纷纷表示,这堂特殊的思政课让他们受益匪浅,以后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该团队已深入社区、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讲活动,让红色精神与科学知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传播与生根。


来源:新湖南 2025.10.22

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10/30723737.html


上一篇: 【新湖南】长沙学院电信学院:三维赋能按下毕业生就业“加速键” 下一篇: 【新湖南】共商文化科技伦理治理,2025年马栏山文化科技伦理大会在长沙学院举行